2022年10月28日-10月30日,第四屆美國城市史論壇在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召開?!巴瑏硗氯撕翁??風景依稀似去年?!卑俎D千回,三年后美國城市史論壇回到鷺島。本屆論壇主題為:“中國美國城市史研究的來路與去向”,由中國美國史研究會、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歷史學系、美國史研究所主辦,上海師范大學世界史系、上海大學歷史學系協辦。由于疫情,論壇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論壇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美國城市史乃至世界城市史領域的中青年學者、碩博研究生、本科生的廣泛參與,學界反響熱烈。
本屆美國城市史論壇分為四個部分:開幕式及主旨演講、美國城市史青年學者論壇、強基&拔尖本研一體化論壇、閉幕式。
一、開幕式及主旨演講
論壇的開幕式由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歷史學系韓宇教授主持,共分兩個環節,首先由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社科處處長高和榮教授、中國美國史研究會前任理事長、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歷史學系王旭教授、中國美國史研究會理事長、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梁茂信教授、上海師范大學副校長陳恒教授進行開幕致辭。
開幕式現場
王旭教授回顧了中國美國城市史的發展歷程,以及美國城市史論壇的發起。論壇從最初的“師門集會”,到現在吸納研究其他國家和地區城市問題的學者參會,美國城市史研究逐漸形成了“小眾不小”的融匯局面。
中國美國史研究會前任理事長、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王旭教授致辭
梁茂信教授將王旭教授的研究成果總結為三大方向:城市發展規律的研究、城市化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城市的管理問題研究,并對王旭教授在中國美國城市史領域的開拓性成就和跨學科的奠基貢獻表示充分的認可。
中國美國史研究會理事長、東北師范大學梁茂信教授致辭
陳恒教授從“為什么要研究美國,為什么要研究美國城市?”這一問題出發,闡述了城市在美國經濟發展、知識傳播、生活方式塑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進而提出了理解城市的“隱喻、地標和視角”三條路徑,并以學科、教育部門和學者作為主體闡發了城市研究的意義和價值。他指出在城市化與全球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城市史研究者也應秉持揚棄的拿來主義,助推中國學術與國際化對接。
上海師范大學副校長陳恒教授致辭
高和榮教授代表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對線上、線下與會的嘉賓師友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在他看來,城市化是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階段,研究城市問題就是關注城市中的民眾如何生活,如何與城市和諧共處。作為極富現實關懷的領域,廈大美國城市史應當與其他人文學科領域交流互鑒,在完善自身學科話語體系建設的同時,也為實現“和而不同,文明與共”的中國特色城市化道路建言獻策。
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社科處處長高和榮教授致辭
隨后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王旭教授、東北師范大學梁茂信教授、北京大學侯深教授、福建師范大學鄭碧強教授分別就中國城市化的總體展望、移民與城市、城市跨國比較和交通問題發表主旨演講,由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歷史學系教授、副系主任李莉主持。
王旭教授的演講題目為《中國城市化如何走出誤區》。在他看來,世界城市化進程存在從傳統城市化走向“新城市化”的普遍規律,然而中國城市化卻一直在傳統城市化的發展階段“原地打轉”,存在大量為求城市發展增速的“撤縣改區”“以市統縣”等不合理現象。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即在于參考國外“新城市化”經驗,創建和諧的市縣、城鄉關系。
中國美國史研究會前任理事長、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王旭教授主旨演講
梁茂信教授的演講題目為《移民與城市:研究美國歷史的重要維度》。他從跨學科的重要性、移民與城市合二為一的維度、跨學科的意義三方面對美國城市史的研究現狀進行了反思與展望。
中國美國史研究會理事長梁茂信教授主旨演講
侯深教授的演講題目為《雙城:新舊波士頓的歷史反思》。她通過大西洋兩岸“新舊波士頓”的跨國研究,結合豐裕的“第二地球”等環境議題,展現了環境、貿易、文化傳統在兩岸波士頓之間的賡續與變遷,呈現了曾經相似條件下兩岸城市的不同命運。
北京大學侯深教授主旨演講
鄭碧強教授的演講題目為《國內外城市交通擁堵綜合治理的實踐經驗及措施》。他以福州市的交通擁堵問題為出發點,結合國內外城市先進經驗,為我們展現了全球視野在解決城市問題中的實際運用,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福建師范大學鄭碧強教授主旨演講
二、美國城市史青年學者論壇
青年學者論壇分三個小組進行,其一是“城市治理知識的生產與分配”,其二是“城市歷史書寫中的環境與健康”,其三是“城市社會透視的多維視角”。
在“城市治理知識的生產與分配”小組中,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羅思東的《從理性主義到社會批判:城市規劃的理論建構》提出了城市規劃主要功能的轉變,即由較多關注建筑和土地利用狀況的工具理性,到關注自身理論建構的價值屬性,再到承載維護社會公平寄望的載體的轉變;華東師范大學劉敏的《城市空間結構研究的理論模式綜述》一文,結合城市地理學和城市社會學的知識對用以展現城市空間結構演變的中心地理論和“序位—規?!崩碚撨M行了闡釋,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美國19世紀城市空間結構的演變;上海師范大學李文碩的《美國的“城市危機”:一個概念的生成、闡釋與應用》從概念史的角度出發,展現了“城市危機”這一概念自20世紀50年代于美國生成以來,由被作為說服聯邦政府介入地方事務以改善中心城市的工具,轉變為60年代中期被用以抨擊新政自由主義、否定政府干預的價值;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李莉的《19世紀中后期紐約市公寓建設與治理研究》一文,辯證分析了紐約19世紀中后期公寓建設和治理的成效,指出“紐約市的公寓治理雖未能全面有效改善低收入住房問題,但卻拉開了規劃公共干預城市問題的序幕”,為我們提供了看待公共住房問題更為客觀公正的視角;上海大學楊長云的《從城市改進到城市規劃:內戰前辛辛那提城市治理觀念的演變》通過對辛辛那提的個案研究,提出從城市改進到城市規劃其實是一個從不規則的臨時治理向規則的持續治理轉變的過程。其中“養成型治理”起到了更重要的影響,因為它不僅是對城市物質實體的規劃,也是對城市精神的培養,這也是由辛辛那提的城市規劃推及美國其他城市的重要經驗;湘潭大學張驍虎的《美國城市治理中的NGO力量:以匹茲堡阿萊格尼社區發展會議為例》以非政府組織阿萊格尼社區發展會議(ACCD)在匹茲堡城市轉型中的作用為切入,指出此類非政府組織的參與一方面能夠使得城市治理主體多元化,以面對復雜的城市問題,但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公私關系的變動對其的掣肘作用,進而建設更完善的公私合作參與機制;華東師范大學朱明的《歐洲中世紀城市研究的歷程與進展》結合他對歐洲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城市史的研究心得,將中世紀城市史研究在西方的發展分為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20世紀60-80年代、20世紀末以來三個階段,探討了歐洲之外的因素如何影響了此時段歐洲的城市研究。
在“城市歷史書寫中的環境與健康”小組中,上海師范大學劉曉卉的《二戰后西方城市環境的危機、治理與問題》在二戰后西方國家經濟迅速發展但城市“新陳代謝”失序的背景上,以英、美等國為例,介紹了地方政府治理城市環境的措施和成效。同時她指出,西方國家城市治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病和問題,如環境正義尚未實現、政府對土地的管理受土地私有制掣肘等;山東師范大學張凱成的《潔凈與就業:紐約都市區水污染治理的發端》介紹了19世紀中葉以后紐約城市排污系統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以及因排污問題與周邊社區的矛盾沖突,進而得出“城市污染治理不僅是地方事務,更應置于區域乃至全球網絡中考察”的結論;福建師范大學郭巧華的《反疫苗異端:19世紀末美國反強制疫苗接種運動與雅各布森訴馬薩諸塞州案》以強制疫苗接種支持者和反疫苗者之間的博弈,展現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公共利益與個人權力之間變動不居的關系;西南大學李晶的《1866年紐約大都市衛生法案的爭論與意義》以1866年紐約的大都市衛生法案出臺為例,講述了蘊藏在法案背后不同利益群體對城市公共衛生問題的認知差異與權利沖突,指出該法案雖是各方利益妥協的產物,但也“開啟了美國城市公共衛生行政機制的現代建構……在美國公共衛生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河南大學董俊的《弗萊士河:從垃圾填埋場到911紀念地》是對美國環境史學者馬丁·麥樂西(Martin Melosi)《弗萊士河:紐約市消費與丟棄史》一書的譯介,在她看來,“這本書將地理環境、政治博弈、垃圾處理技術和消費主義結合起來……為理解消費與垃圾處理關系和紐約市發展提供了新的見解”;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梁建國的《北宋東京地貌與洪澇治理》通過對北宋東京城市的地貌變遷考察,展現了自然洪澇災害與朝廷治理疏浚對城市景觀的形塑作用,生動再現了人、城、自然之間的互動關系。
在“城市社會透視的多維視角”小組中,上海社會科學院蘇寧與周大鵬的《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大都市區制造業轉型與空間布局特點》對2008年經濟危機后美國制造業重振的聯邦與地方政策、空間分布、特點等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描述,為我們提供了了解美國制造業現狀的窗口;太原學院王宇翔的《從市政府走向國會:1980年以來洛杉磯華人參政研究》以洛杉磯圣蓋博河谷自1990年至2021年的四次選區重劃為例,呈現了華人從市政府到州議會再到國會的完整鏈條;天水師范學院師嘉林的《全球城市的跨文化主義和移民治理》以蒙特利爾、多倫多等城市為例,探討了在全球化時代人口、技術、資源廣泛流動的背景下,城市通過完善治理體系以應對跨文化主義和移民問題的可能路徑;上海外國語大學吳小凡的《邊疆地帶的城市:西屬北美殖民地城鎮的建立》將西屬北美殖民地城市分為:由王室直接管控,王室通過總督、殖民者和教會間接管控,宗教型城鎮三大類,嘗試對影響美國城市建設的西班牙因素進行了發掘;安徽師范大學曹升生和吳素芳的《論羅森瓦爾德基金會對美國南方黑人教育的貢獻》通過對羅森瓦爾德基金會辦校運作機制的研究,展現了基金會這一極具代表性的多元主體在城市建設中的作用;閩南師范大學羅超的《戰爭書寫與美國內戰老兵身份的建構(1865-1881)》以美國文學現實主義的創始人、聯邦老兵弗雷斯特在19世紀60年代末的戰爭書寫為例,講述了高貴的“公民兵”形象與墮落的“常備兵”形象之間界限消失的過程。
三、強基&拔尖本研一體化論壇
本次“強基&拔尖本研一體化論壇”由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歷史學系李莉教授主持,精選了來自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東北師范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碩、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8篇學術論文,其研究視域不僅涵蓋中國與美國的城市史問題,在內容與方法上更是囊括了經濟、社會、環境治理等多種不同面向。
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歷史學系博士研究生艾訊在《唐宋時期杭州西湖的水環境治理:以“茭葑”為中心》圍繞中唐至北宋時期杭州西湖的葑田治理問題展開,用“相對平衡(中唐)、葑田蔓蔽(唐末)、相對平衡(吳越治理后)、葑田堙塞(北宋中前期)、盡為菱蕩(蘇軾治理后)”等五個階段概括了近三百年間西湖的治理經歷,并提出“西湖葑田滋生,主要緣于人為侵占湖面,治理與否則是國家政策、人口增長、經濟利益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后,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楊潔作了題為《環境種族主義視閾下芝加哥貧民區的形成與演變(1880-1920)》的報告。她以“環境種族主義”理論為切入點,通過論述白人對外來移民群體的系統性歧視,指出自由放任政策如何造成外來移民社區的社會生存環境不斷惡化,以及女性改革者如何通過環境正義斗爭和住房改革運動改善當地環境。上海大學博士研究生徐欣蕊與簡天天同樣帶來了精彩的報告。徐欣蕊的《西方城市史研究中空間的概念與方法:以<城市史>與<城市史雜志>為切入點》采用可視化手段對城市史研究中的“空間”概念進行了分析;簡天天的《傷寒防治與克利夫蘭城市飲食衛生建設(1900-1920)》以克利夫蘭傷寒防治為例,講述了在應對疫病過程中,城市的衛生觀念、環境觀念以及規劃建設如何發生轉變。
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歷史學系的三位碩士研究生陳帆、李文慧與林琳展示了各自的報告。陳帆的《“公平”的不同解讀:1976年<海德修正案>的產生與圍繞聯邦墮胎資金禁令的公共辯論》以20世紀70年代聯邦墮胎資金禁令的背景、內容及影響為討論對象,首先考察了為何自由派與保守派使用“公平”話語參與墮胎資金禁令議題的公共辯論,而后探討“公平”話語如何推動墮胎資金禁令議題的發展,進而論述司法部門怎樣從憲政層面認識“公平”話語與墮胎資金禁令議題的關系;李文慧的《與誰為鄰?——20世紀美國郊區化進程中的“他者想象”》借助城市人類學中的“他者”視閾,將20世紀的美國郊區化進程視作以房地產開發商、聯邦政府和白人中上階層為代表的“我者”借由“限制性契約”“紅線政策”“審美規訓”等手段排斥以少數族裔為代表的“他者”的過程;林琳的《二戰前后城市老板歷史書寫的轉變及原因》結合“歷史書寫”概念對“城市老板”展開“老題新作”,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節點,依據書寫傾向將前后有關城市老板的歷史書寫模式分為“批判書寫”與“功能書寫”兩大類,前者著重描述城市老板與移民的負面形象,后者著眼于老板對移民的幫助功能。
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歷史學系21級強基班的本科生張心豪帶來了《切薩皮克殖民地煙草經濟研究綜述》的報告。他首先闡述了美國南部與煙草種植的淵源,進而從階段劃分、研究方法等角度對有關切薩皮克煙草經濟的研究進行了綜述,最后談及煙草經濟與城市史之間的聯系。他指出,作為南部早期的支柱經濟作物,研究煙草經濟也有助于我們理解南部的城市發展以及城鄉關系建設。
報告環節結束后,上海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楊長云對同學們的報告進行了精彩點評。他對同學們的匯報做出了高度贊揚,認為這些論文選題很好地把握了城市史研究的創新性與多樣性。許多論文更是呈現出這些城市史研究者善于融合新材料、新方法、新領域的特點,令人耳目一新。不過,他同樣勉勵同學們仍應在論文的深度與廣度方面做進一步挖掘。最后,他提議同學們繼續打磨論文,并期待將來能夠與同學們作進一步的交流。
四、閉幕式
閉幕式現場
在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歷史學系李莉教授的主持下,麻婆豆腐影視有限公司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羅思東教授再次表達了對王旭教授在中國美國城市史研究中“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敬意,同時也對參與論壇的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同仁表示感謝。福州大學謝菲、鄭州大學王毓敏、閩南師范大學姬康、大連民族大學郭九林等均在閉幕式上就中國美國史研究和各自的研究領域作簡短發言。
回到本屆論壇“中國美國城市史研究的來路與去向”這一主題,我們既能夠從“美國城市史青年學者論壇”的議題和討論中看到美國城市史的欣榮面相,也能夠從“強基&拔尖本研一體化論壇”的議題和討論中看到后來者的嘗試與希望。相信正如王旭教授所言,“小眾不小”的美國城市史研究將繼續吸納從事不同國別、不同區域的學者參與討論,美國城市史領域的研究者也能“君子不器”,借鑒不同學科領域的經驗方法,持續為這一領域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李文慧,陳帆)